系列音乐会特点

  • 包括钢琴自发明以来300年的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及近现代四个时期。

  • 包括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法国、西班牙、波兰、匈牙利、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19个作曲家作品。

  • 既有奏鸣曲、前奏曲、间奏曲等形式的纯音乐,又有如童年情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意象集这样的受文学、绘画影响的作品,又有如波兰舞曲、蓝色狂想曲这样的带有明显民族特征的音乐。

  • 系列音乐会将会全面并重点介绍西方钢琴音乐主要作曲家及作品。

 

盛原

著名钢琴家、钢琴艺术学者

        盛原作为音乐会钢琴家赢得了国际性的瞩目,他的演出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纽约时报》称“盛原先生的听觉有着无可挑剔的平衡感……(他的演奏) 给人的是完全动人心魄的吸引力。”《纽约音乐会评论》称“盛原……是一位最高品质的艺术家。”著名音乐作家大卫·杜保尔这样说道盛原:“请去听听他,你将会被吸引,被感动!”

        盛原对羽管键琴和早期钢琴的理解与掌控也得到了最高的评价。他近年来频繁用羽管键琴演奏巴赫及其他巴洛克作曲家的作品。在一场用1805年制造的维也纳式KATHONIG钢琴上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专场音乐会后,波士顿信息报这样评价盛原:“盛原对这种音乐有着融会贯通的理解,听众可以很容易地想象这就是作曲家本人在键盘上演奏。”

        盛原在中国唱片总公司深圳分公司旗下出版过两张CD。目前作为英国PIANO CLASSICS唱片公司旗下艺术家,盛原已经出版发行了巴赫及肖邦作品的五张CD。并将为中国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用羽管键琴录制巴赫的主要键盘作品系列。

 

系列音乐会之一:从巴洛克到古典

斯卡拉蒂G小调奏鸣曲,K.426
斯卡拉蒂G大调奏鸣曲,K.427
 
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46,选自《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册》
巴赫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47,选自《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册》

巴赫G大调法国组曲第五套,BWV 816
阿拉曼德舞曲
库朗特舞曲
萨拉班德舞曲
加沃特舞曲
布列舞曲
卢尔舞曲
吉格舞曲
 
巴赫-布佐尼:恰空舞曲, BWV 1004
 
中场休息
 
莫扎特降E大调奏鸣曲,K. 282
柔板
小步舞曲I&II
快板
 
贝多芬F小调钢琴奏鸣曲第23首“热情”,Op. 57
很快的快板
流动的行板
不过分的快板

 

       “巴洛克(Barocco)”一词在葡萄牙语中原指形态不够完美的珍珠,最早用于建筑领域,用来描述复杂的曲线形状、夸张的纹理与造型。后来这个词被用在了音乐艺术领域,代指在十八世纪早、中期,这也是键盘艺术快速发展的时期。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1685-1757)是一位想象力无穷无尽的作曲家,他的许多作品有着超越时代的艰深以及精巧辉煌的效果,在此处的两首奏鸣曲K.425与K.426中可见一斑。巴赫(1685-1750)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钢琴的“旧约圣经”,作曲家以极为全面“上帝视角”对当时正在探索中的十二平均律制以及复调音乐进行了系统与深入的总结和探索。与此对比,这首法国组曲第五套BWV816则感情纤细,小巧玲珑,带有法国风,这也是作品得名的缘由。BWV1004的恰空是巴赫无伴奏小提琴d小调第二组曲中篇幅庞大的终乐章,经常被单独拿出来单独演奏。布佐尼(1866-1924)将它改编成了钢琴版本,并利用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在原曲中加入了浪漫主义的表现特征。
 
       时间来到了十七世纪末,音乐受到了社会思潮的巨大影响变得哲学化和生活化,来到了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也达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峰。莫扎特(1756-1791)可以说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天才,同时他也是第一位争取自由,不依附于皇室贵族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仿佛天籁,永远能让人找到宁静;又仿佛镜子,让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贝多芬(1770-1827)的音乐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他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同时开创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这首“热情”钢琴奏鸣曲作品Op.57,名字来源于贝多芬的出版商,是贝多芬成熟期的代表作,也是钢琴奏鸣曲这一艺术形式里的登峰造极之作,被罗曼 · 罗兰称作“花岗岩的河道里火焰的巨流。”
 
      这场音乐会中的作品,是钢琴艺术早期、尤其是18世纪的键盘音乐发展历程的总结,他们是所有钢琴学习者、爱好者无法绕过的经典钢琴音乐盛宴。 


系列音乐会之二:浪漫传奇

690699285829625462.jpg
 

舒伯特降G大的调即兴曲,D.899, No. 3
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D.899, No. 2
  
舒曼童年情景,Op. 15
异国和异国的人们
奇怪的传说,捉迷藏
孩子的请求
心满意足
重要事件
梦幻曲
在壁炉旁
木马游戏
过分认真
惊吓
入眠 
诗人的话
 
肖邦降A大调圆舞曲,Op. 42
肖邦平静的行板与光辉的大波兰舞曲,Op. 22
 
*中场休息*
 
勃拉姆斯:三首间奏曲,作品117
中庸的行板
很有表情的不过分的行板
走动的行板
 
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
李斯特F小调音乐会练习曲“轻盈”
 
斯克里亚宾升g小调第二幻想奏鸣曲,Op. 19
行板
急板
 
拉赫玛尼诺夫降G大调前奏曲,Op. 23, No. 10
拉赫玛尼诺夫降E小调练习曲,Op. 33, No. 3
拉赫玛尼诺夫D大调练习曲, Op. 39, No. 9

 

 
         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与文学和诗歌有着紧密的关系,那时的音乐叙述性强,就好像有人在和你谈心。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而这些用诗歌谱写的艺术歌曲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高度结合的典范。而这里的《降G大调即兴曲,D.899, No. 3》虽说并没有歌词,但它的风格却很像无词的艺术歌曲,也让人想起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1809-1847)的无词歌。另一位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也是一位把音乐与文学高度结合的作曲家,欣赏他的这首《童年情景》,就好像在阅读一本回忆逝去时光的诗集,每一段带着标题的音乐就像一篇篇简短而又入戏的小诗,让我们又一次身临其境,也让我们又一次无言地叹息。肖邦(1810-1849),可以说是在浪漫主义时期最没有浪漫主义文学性的作曲家了,他本人也极力地避免用音乐叙述故事或场景,他的音乐很少是标题性的,这与他崇尚前辈大师巴赫与莫扎特的音乐不无关系,但他的音乐在如诗的韵味和如画的氛围中流淌出丰富细腻而又摇弋多变的情感无疑又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理想的至高境界。我们所熟知的李斯特(1811-1886)往往是片面的炫技和浮华,但这里的两首李斯特的作品是他性格中诗意内在的倾诉,无论是深情的爱之梦,还是忧郁洒脱的“轻盈”练习曲,他的技术都在为音乐的唯美而服务。说到唯美,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1897)可能是浪漫主义时期所有作曲家中最唯美的一位了,他崇尚音乐艺术中形式与结构的完美,而很多浪漫主义作曲家们所崇尚的音乐风格中的文学性戏剧性与他的音乐理想是格格不入的,而他更崇尚的榜样是前辈大师巴赫或贝多芬,他也和这两位大师一起被称为“3B”。他的风格严格地说不能被称作“浪漫主义”, 但他的音乐却和所有的伟大艺术一样,充满了“浪漫情感”的表达。斯克里亚宾(1872-1915)和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都是俄罗斯作曲家和钢琴家,他们在学生时代曾是同门师兄弟,无论作曲还是钢琴演奏他们都一道成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音乐中醉人的和声,如歌如泣旋律和丰厚的织体让俄罗斯音乐像魔法一样感动着世界。


         所有的音乐,无论创作年代或地点,只要是有感情的,便都是浪漫的,但今天音乐会中浪漫主义的音乐,和她的姊妹艺术文学与诗歌一样,充满着浪漫的浪漫。


系列音乐会之三: 相约二十世纪

 

德彪西:意象集第二集
透过树叶间的钟声
月落荒寺 
金鱼
 
普罗科菲耶夫:选自10首钢琴曲《罗密欧与朱丽叶》,Op. 75
少女朱丽叶
蒙太古与凯普莱特家族
离别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巴托克:奏鸣曲, Sz 80
中庸的快板
持续而沉重的
很快的快板
 
*中场休息*
 
陈培勋:平湖秋月
 
高平:夜巷
高平:舞狂----献给皮亚佐拉
 
阿尔贝尼兹:阿拉拜辛,选自《伊贝利亚组曲》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独奏版)

 

 
         如果说18世纪的音乐是建筑,19世纪的音乐是文学,那么20世纪的音乐就是哲学了。等西方古典音乐发展到了20世纪,作曲家们纷纷在想:音乐是什么?什么是音乐?有了这样的命题,答案也必然是五花八门,所创作出的作品也自然就有很大的风格跨度,甚至无奇不有。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1862-191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革命性,最有创造力的作曲家。他的创作灵感与其说来自前辈的音乐大师,不如说更多的来自于其他领域或文化的启发。他从他的朋友,法国印象主义画家莫奈那里得到灵感,用音乐描绘色彩,开创了音乐中的新纪元:印象主义。他的钢琴写作大大的开发了这个乐器在音响上的可能性,在他的笔下,钢琴变成了画笔,色彩从琴键中流出,令人身临其境。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和德彪西一样,写了大量不同形式的作品,但他的钢琴作品却是他的作品中最具革命性的。但他不把钢琴当画笔,而是挖掘出了钢琴的打击乐的特征,使得他的钢琴作品中也多了打击乐所特有的节奏感。巴托克(1881-1945)大量运用匈牙利民间元素,比如不规则节奏、民间调式、对无音高的民间鼓乐的模仿等等,给古典音乐注入的大量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音响,但这些“新元素”的来源实际上是非常古老的。 巴托克的这种大量运用民族元素的写作风格被人称作是“民族乐派”,而西班牙作曲家阿尔贝尼兹(1860-1909)也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笔下,西班牙的诗情与画意,西班牙的热情与豪放,西班牙的阳光,西班牙的慵懒,天真,忧郁……令人心旷神怡。如果我们把爵士乐算作是美国的民间音乐,那么美国作曲家格什温(1898-1937)也可以算作是美国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了。但名称并不重要,他的最大贡献就是把爵士乐融入了古典音乐,他的《蓝色狂想曲》也就是这一壮举的始作俑者。说他是这一“壮举”的“始作俑者”,是因为当时在古典音乐界有一种看法,认为爵士乐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低俗娱乐,所以格什温要作这种创新是需要勇气的。 他成功了,同时代及后世的作曲家们纷纷效仿他,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爵士元素。据说格什温非常崇拜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曾写信给前辈大师说想与他学习作曲并问他学费是多少,拉威尔回信问他写一首曲子能挣多少钱,格什温如实报来,拉威尔回信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以和你学习吗?”拉威尔只不过是融入爵士元素的非美国作曲家之一。


         西方音乐早就形成了每一部作品都有它的“作曲者”的这个概念和传统,而在中国,“作曲家”这个概念也是随着西方音乐传入中国才渐渐形成的。西方音乐系统地在中国传授与传播也不过就是100年时间。所以中国的“作曲家”基本上都是近现代人物。但中国作曲家们由于音乐在中国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环境影响,老一辈作曲家大部分都是民族乐派的,比如作曲家陈培勋(1922-2006)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直至近30年来,新一辈作曲家们才像20世纪初西方作曲家们一样,思考“什么是音乐”,表现方法也开始多元化起来。高平(1970-    )这样说到他的《夜巷》:“我曾无意中听到熟悉的音乐,或许在一部动人的电影中,或许在漆黑的夜巷里,有谁家传出忽隐忽现的琴声。突然这耳熟能详通常未必会让我激动的音乐有了新的含义,新的质感,新的色彩。这常常如碎片般的乐音,在我听觉中像梦一样弥漫开来,完整了它自己,又带来千丝万缕的思绪。《夜巷》这首乐曲就是要表达这样一种不期而遇的如梦般的诗境。”而这“熟悉的音乐”,就是肖邦的《升C小调玛祖卡舞曲》。他的《舞狂》,大家听一听,在被“舞的狂”征服之后可能会心有疑问:“这是中国人写的中国音乐吗?”——但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写“中国音乐”?如果法国的拉威尔可以运用美国的爵士乐元素,德国的巴赫可以写《意大利协奏曲》和《法国序曲》,那么一个中国人写一首阿根廷的探戈就不足为奇了。你看,我已经在和大家讨论“什么是音乐”了。抛砖引玉而已。


         西方音乐在18世纪被称作“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在19世纪被称作“浪漫主义”时期,而在20世纪和21世纪被称为“近现代”,而这个称谓并没有体现出这时的音乐的风格。就像“巴洛克”这个词在18世纪末被人用来概括地总结17、18世纪西方音乐时马上遭到一些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有那么多的作曲家,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怎能用一个词语就概括了呢?但当我们离一段历史远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会用一种鸟瞰的眼光去审视它,所以至于明天的人们怎样称呼我们今天的“近现代”,我们可能要问一问今天的----也就是明天的昨天坐在这里的小朋友们:20和21世纪的音乐是(______)时期的音乐?